国内咨询电话: 13809272556 0769-23624921

新闻详情
首页 >>> 

科研条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二

科研条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二
二、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战略任务,以支撑科技进步和**为主线,以促进科研条件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核心,以体制机制**为动力,着力优化科研条件系统布局,着力增强科研条件**能力,着力推进科研条件开放共享,着力强化科研条件质量保障,着力加强科研条件队伍建设,大幅提升科研条件整体水平,为加快推进自主**和建设**型国家提供坚实保障。
 
 
(二)发展思路
在战略部署上,按照“统筹协调、强化支撑、自主研发、开放共享”的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科研条件建设工作。
统筹协调:强化科研条件发展的宏观管理,加强中央各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军民之间在科研条件建设上的协调,促进科研条件基地建设与人才、项目的有机衔接。
强化支撑:面向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前瞻部署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研究实验基地,围绕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进一步增强科研条件的支撑服务能力。
自主研发:把科研条件自主研发作为自主**的重要任务,着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设备,掌握科研条件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为提升原始**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重要保障。
开放共享:完善科研条件开放共享机制,加强资源整合,盘活存量,强化公共服务,促进科研条件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国科研条件发展的总体目标:科研条件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科研条件体系,支撑科技进步与**的能力显著增强。
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科研条件建设布局进一步优化。推动形成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实验基地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使符合经济社会和科技自身发展需求的科研条件布局更加合理。
——科研条件自主研发能力显著增强。攻克一批科学仪器新原理新方法,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研发形成20种以上具有原创性的科学仪器设备,200种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科研用试剂、实验动物资源、国家计量基标准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方法的研究与推广应用进一步深化。
——科研条件开放共享程度大幅提高。科研条件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更加健全,科研条件资源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科研条件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科研条件人才培养、激励和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一支稳定、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科研条件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优化科研条件自主**和开放共享的政策环境,培育形成3-5个具有自主**能力、年产值超过20亿元的企业。
 
 
三、重点任务
 
(一)优化科研条件建设布局
1. 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研究实验基地建设
在能源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空间和天文科学、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工程技术科学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科学装置,提高设施使用效率和持续发展能力,为重大科技突破提供强有力支撑。
在能源、信息、资源环境、农业、人口健康、先进制造、交通运输、公共**等战略需求领域,以及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及地球深部等基础前沿领域和新兴交叉学科领域,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在关键产业技术领域建设一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稳步推进军民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的建设;进一步提升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和野外实验台站等研究实验基地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计量基标准基地建设。
2. 加强科技条件平台和实验服务基地建设
围绕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区域发展等重大需求,集成上等资源,在农业、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公共**等重点领域以及新兴、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推动一批具有国际**水平、多学科交叉集成、面向社会提供开放服务的科技条件平台建设。
加强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和分析测试中心建设,提高科学仪器设备装备水平,开展分析测试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推广和应用,为基础研究、高新技术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支撑;在综合集成现有优势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资源环境等领域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建设。
加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建设,继续推进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行业和地方科技文献信息机构,以及社会化信息服务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和服务体系,加大国家数字科技文献资源长期保存体系建设力度。构建开放的知识组织体系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科技文献知识化服务示范基地。
进一步推进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及种源基地建设和发展,加强实验用小型猪、实验用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用水生动物、实验用低等动物种源基地,以及实验动物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动物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加强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加强农业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与数字化表达,补充完善农业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和保护。加强科学数据的采集和保护,完善不同领域和行业科学数据库建设,扩大数据汇交试点,促进科学数据共享。
3. 促进区域和行业科研条件发展
按照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部署,把科研条件建设作为区域**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促进重点区域的跨区域协同**为目标,合理布局建设跨区域**服务平台。
推动地方围绕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构建重点实验室和**基地。鼓励以校际合作、院地合作等多种形式在科研条件领域开展重大技术联合攻关。鼓励地方围绕国家技术**工程和建设**型试点城市(区)的重大需求加强科研条件建设。支持国家条件平台与地方平台集成,强化国家条件平台和地方平台各类资源和服务的融合和衔接。积极引导和支持西部地区科研条件发展。
围绕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加强行业科研条件建设。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利用科研条件资源,服务行业技术**和中小企业**发展。
 
 
(二)加强科研条件自主研发和应用
1. 加强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和应用
以新原理、新方法为突破口,研发若干前沿重大科研仪器设备,为**科技**、抢占战略制高点提供手段支撑。加强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集中力量攻克若干科学仪器设备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研发一批重大通用科学仪器设备,加快科学仪器设备的小型化、专用化研发,提升科学仪器设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科学仪器设备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研究,强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学仪器设备的应用示范,推进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建设,支持一批科学仪器设备**型企业发展。
2. 加强科研用试剂研发和应用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机制,逐渐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研用试剂研发、生产与应用模式。通过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出一批重要的通用试剂和专用试剂,支撑人口健康、资源环境、清洁能源、公共**等领域的发展;加强科研用试剂工程化关键技术研究,推进共性关键技术与制备工艺平台和基地建设;扶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具有自主品牌的**型企业,鼓励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市场交流与服务平台;开展科研用试剂产业化示范应用,为用户提供上等产品和多层次服务。
3. 加强实验动物资源研发与应用
加强实验动物新品种(品系)、动物模型的研究和我国优势实验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建立实验动物和动物模型评价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动物实验应用技术平台,开展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保障实验动物福利。
开展动物模型资源研发。围绕人类重大**、新药创制等科研需求,通过基因修饰、遗传筛选和遗传培育等手段,研发相关动物模型资源。重点开展传染病基础性研究与防控、**研发、个性化**等需要的人源化小鼠模型资源研发。建立稳定的大鼠遗传修饰技术体系,实现转基因与基因敲除大鼠研制的常规化、标准化和规模化。
加强具有中国特色实验动物资源培育。重点开展非人灵长类、小型猪、树鼩等实验动物资源研究,加快建立大型实验动物遗传修饰技术和模型分析技术体系,研发和应用非人灵长类、小型猪、树鼩等遗传工程动物模型资源。探索开展野生动物、实验用猫、实验用鸟类、实验用昆虫等资源动物的开发和标准化研究。
4. 开展科技文献信息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的信息需求,加强科技文献信息领域关键技术研发,提升科技信息技术与服务**能力。开展基于科技文献内容的深度知识组织与揭示的理论方法研究,促进科学信息计量与知识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加强科技数字文献长期保存关键技术及技术规范研究,建立完整的长期保存技术及规范体系。推动科技信息资源开放获取。继续加强**、标准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开展面向科技**的信息分析与情报研究关键技术、方法模型和软件工具研究。
5. 加强计量基标准研究
开展基础前沿领域高准确度计量基标准研究,突破前沿领域量值溯源关键技术,建立国际互认的国家新一代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量子计量基准。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钟、喷泉钟和星载钟等原子钟,构建独立的时间频率计量体系。
面向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新材料、公共**、新能源汽车以及优异装备制造业等领域计量基标准及溯源技术研究。针对社会发展和民生**需要,建立食品**、医疗**、环境保护等计量基标准、标准物质研究及其量值溯源体系。
6. 加强**方法研究和应用推广
加强对现代科技发展和思维方式变革的基础性科学方法问题、重大紧迫现实问题中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研究。开展科学方法的总结和应用,构建若干重大领域和重点学科的科学方法体系。围绕热点、重大和突发问题开展科学方法研究,加强亟需分析测试方法的研发,构建技术**方法认证体系。加强**方法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促进**方法在**型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推广应用。
 
(三)推动科研条件开放共享
1. 加强条件平台运行服务
完善平台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健全平台运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提升平台开放运行和为研发**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完善国家平台体系,开展平台认定工作,建立以开放服务绩效为导向的平台运行评价体系和资源共享激励机制。加强国家科技计划实施形成的科技资源汇交,夯实平台运行服务基础;继续发挥平台在濒危资源抢救、保存和积累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新技术,加强平台门户系统建设,推动科技资源共享云建设。完善国家科技资源调查长效机制,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标准化工作。按照分层建设、分级管理的要求,加速中央和地方平台的衔接互动。
2. 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科研条件的开放共享
推动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目录,促进国家财政投入形成的科技资源以非营利方式向社会开放。推进国家财政投入产生的科技信息和数据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加大公益类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检测等服务力度。继续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面向企业开放服务。
引导和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设施和设备、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鼓励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科研条件。
3. 推进军民科研条件共建共享
重点支持科学仪器自主研发、特种测量测试、生命科学等相关技术在军民之间的互相转化与应用,切实提高军、民科技资源相互转化效率;继续推进军民之间大型科学仪器、科技文献信息等科研条件资源的共建共享;进一步扩大军民共建试点工作的深度与广度。
 
 
(四)强化科研条件质量保障
1. 推进科研条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加大质量认证体系的应用推广力度,引导科研条件研制机构建立健全科研条件的生产、检测和质量监督标准。加强科学仪器设备、实验动物、科研用试剂、科技文献等科研条件资源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程序的研究与应用。支持和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参加科研条件质量国际比对等工作。鼓励企业参照国际公认技术指标,建立检测方法与质量控制平台。
2. 完善科研条件质量监管机制
强化科研条件资源检测机构的监督职能,加快建立科研条件资源市场准入、质量追溯、风险评估、产品召回和市场退出的质量监管机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实验动物机构认可体系,健全实验动物质量追溯、监控和突发事件应急系统网络,完善实验动物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实验动物质量监控技术水平和检测能力。
3. 加强科研条件检测技术与标准研究
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各类各级检测机构、计量机构、分析测试中心、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检测技术优势,开展科研条件资源检测标准、计量标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加强对科学仪器设备、科研用试剂等重现性、稳定性和适用性的综合评价。加强实验动物质量检测关键技术和检测试剂标准化研究,并形成行业标准和系列化、商品化检测试剂盒。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科研条件统筹协调机制
强化科研条件总体部署和宏观管理,发挥部门和地方的积极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加强科研条件工作的格局。健全科研条件领域专家咨询机制,加强重大科技政策制定、重大科技计划实施与科研条件建设的统筹协调。探索建立中央与地方、企业联合共建科研条件的机制,推进地方科研条件与国家科研条件建设的有机衔接。加强科研条件宏观战略与政策研究,前瞻部署、系统推进我国科研条件建设和发展。
 
 
(二)构建多元化科研条件投入格局
逐步加大财政科技经费对公益性科研条件建设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加强对科学仪器设备等科研条件资源自主**的支持。探索构建符合科研条件建设规律的前补助、后补助相结合的资助方式。建立科研条件多元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金融资本加大对科研条件研发和生产的投资。支持和引导有能力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
 
 
(三)推进科研条件运行和服务模式**
加强政府引导,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断**科研条件运行和服务模式。在科研条件资源领域构建一批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的产学研用联合攻关。鼓励专业化的企业和中介机构开展科研条件研发、生产、信息咨询和租赁服务,促进科研条件在更大范围内为中小企业和基层服务。建立健国内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野外实验台站的运行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条件平台运行服务评价体系及资源共享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条件平台运行服务的奖励补助机制。
 
 
(四)落实和完善科研条件政策法规
认真落实《科学技术进步法》,强化国家财政投入形成的科研条件的公共物品属性及其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义务。针对科研条件建设特点,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鼓励自主**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在科研条件领域的落实力度,完善支持国内科学仪器设备等科研条件资源生产企业财税政策,加快建立健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首台套政府采购政策,引导和鼓励科研单位优先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条件资源。完善促进科研条件开放共享的政策措施,深化国家财政资金购置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查重和联合评议机制。继续完善实验动物管理法规,规范实验动物的生产、使用和管理。
 
 
(五)推进科研条件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加强与发达国家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实验动物等科研条件资源的开发与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基地建设,有序扩大国内科研条件资源对国外机构的开放共享。鼓励科研条件领域企业与国外企业、研发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支持科研条件研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建立海外研发机构。支持科技人员、研究机构等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进一步提升科研条件国际交流层次,强化科研条件的国际互认能力,推动与世界各国开展资质互认和培训交流。
 
 
(六)加强科研条件人才队伍建设
深入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大优异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实验工程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和**创业人才发展,形成高素质、多层次、结构合理的科研条件**团队。完善实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人才评价体系,鼓励培养实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加强继续教育。完善科研条件人才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机构制定专门针对实验工程人才的职务晋升和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科研条件自主**和开放共享优良团队和个人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友情链接:www.liyi-tech.com  www.liyi18.com  www.ly1718.com http://www.chinalongli.com/ http://www.chinafxj.com/  
 
科研条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二
华南区(工厂):东莞市万江区莫屋致富路2号
电话 :0769-23624921/23299817
传真 : 0769-23624890
华东区(分公司):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宝益路93号1楼
电话 : 0512-86898681
传真 : 0512-55136790
福建分公司:厦门市海沧区沧湖东一里527号
电话 : 0592-6585869
传真 : 0592-6588180
Copyright@ 2003-2024  广东立一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电话:0769-23299817 23624921 传真:0769-23624890 地址:东莞市万江街道莫屋致富路2A 邮编:523000
       粤ICP备09037178号